百度地图 - 谷歌地图
散文生活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阅读 > 生活文章 > 正文

利用情绪实现自我修正和成长

来源:sanven.cn 编辑:散文小编 时间:2021-10-15

利用情绪实现自我修正和成长

至于负面情绪,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认为是不好的,需要避免。说实话,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对负面情绪的看法,但随着我对情绪认识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这种看法不仅不准确,而且对我们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首先,负面情绪是无法消除的,因为情绪是一种进化的生存机制,是在特定的外界刺激下必然会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且,情绪的产生先于我们在意识层面的觉知,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情绪时,情绪已经出现了。因此,我们没有办法阻止负面情绪的出现,这种情绪肯定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其次,如果我们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那么当我们感知到负面情绪时,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愿意正视和承认它的存在,所以只能选择忽视或者压抑这些情绪。这样做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太多的负面情绪在我们心中积累,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第二,我们不能利用这种情绪信号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或者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来仍然会以同样的方式处理类似的情况。

其实负面情绪本身并不是负面的。所谓“积极”和“消极”只是从个体感受的角度对情绪的一种评价。然而,情绪进化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快乐,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繁衍。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情绪都有积极的意义。情绪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于自我内心需求的非语言信号——积极情绪意味着需求得到满足,而消极情绪意味着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我们能学会将情绪视为一种信号,我们就不会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它们,而是专注于如何解读和理解这种信号。

所以,面对负面情绪,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不是忽视、逃避、压抑,而是去理解,去发现我们内心的需求是什么。只有当我们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才会知道如何去行动,然后才能通过行动满足内心的感受。否则,我们将永远生活在焦虑和不满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方法。为了方便,我把负面情绪的应对方法总结为“三步走”,分别是:1)认可——接受和表达情绪,不加批评;2)理解——分析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念;3)超越——通过情感进行自我修正和成长。

接受和表达情感,不要批评

第一步是识别情绪。情绪识别应该包括两个层面——意识和表达。觉知是指能够意识到自己有情绪,这其实就是我之前一直在说的自我觉知。至于情绪意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时,我们永远不要批评它。例如,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生气了,就应该告诉自己“我生气了”,但不应该对生气这件事做出任何主观判断,也不应该觉得自己不应该生气。生气就是生气。没有什么好与坏,也没有什么应该或不应该。这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接受情绪是表达和理解情绪的前提。如果我们不接受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情绪,就会抗拒,不愿意面对,或者想要压抑。如果我们不面对它们,我们就无法理解情绪背后的东西,更不用说用它们来服务自己了。

在意识到情绪之后,我们需要用感情的形式来表达。表达情绪听起来很容易,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因为产生情绪的脑区是新皮层下的边缘系统,没有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功能区在大脑的新皮层。另外,人的情感系统复杂而丰富,我们感受到的情感往往是多种基本情感的产物,这无疑增加了表达的难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却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表达情绪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情绪从潜意识层面带到意识层面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理解和感受情绪,然后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搭配。

关于情绪表达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学会区分感情和观点。感觉是内心感受的真实描述,观点的规则往往带有一些结论性或判断性的色彩。比如“弹不好钢琴”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而“我觉得压抑”、“我觉得烦闷”是感受,是此时内心感受的描述。又如,“你总是不在乎我”也是一种看法而不是一种感觉。

其实表达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绪,因为情绪表达需要启动大脑的新皮层,这是理性所在的区域。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表达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会感到放松,内心感觉好得多。相反,意见往往带有一些负面情绪,这不会缓解情绪,反而会强化情绪。因此,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负面的结论性语言。

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念

如果情绪是由琐事引起的,通常一表达出来就消失了。但是,如果某一种情绪反复出现或者持续很长时间,比如我们总是感到焦虑,这时我们就要明白,这意味着我们内心有一些重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需要通过情绪去思考和理解其背后的需求信号。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经常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内心的需求都是以情绪的形式存在的。然而,问题是情绪是非语言的。为了准确地理解它们,我们需要先把情绪“翻译”成语言,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情绪的表达,然后,通过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才能深入探究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情绪背后的需求。

说实话,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远比表达情绪难,因为可能的原因太多了。但是,如果能够对人的基本需求以及需求与情绪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理解情绪的过程就会简单很多。对于人的基本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说给出了很好的总结。因此,我们将基于马斯洛的理论简要分析人的需求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一般来说,需求水平越低,越容易理解与之相关的情绪。比如,人最低级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当身体发出食物、水或睡眠等需求信号时,大脑就能立刻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而不需要思维的参与。再比如,安全需求也属于底层需求,当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会产生恐惧、害怕或愤怒等情绪,不需要进一步理性解读。

随着需求水平的提高,相关的情绪和感受变得越来越复杂,解读起来也越来越困难。向上的安全感需求是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包括对亲密、信任、被群体接纳、关心他人的需求。这些需求让我们特别害怕失去爱,害怕被抛弃,害怕被孤立,害怕被背叛。虽然每个人都有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但他们的情感表达可能差异很大。比如有一种恨叫因爱生恨,表面上是一种恨,背后却是对爱的渴望。比如,当另一半对自己变得冷漠时,我们会感到悲伤、愤怒甚至焦虑,这也反映了对爱情的需要。当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通常不明白它们实际上代表了对爱的渴望。反而选择直接发泄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不仅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往往还会让关系变得更糟。

爱和归属的需要之上是自尊的需要,本质上是地位和认可的需要。自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认可,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性格或成就而产生的一种自我良好的感觉;另一方面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意味着被接受、被尊重、被公平对待。另外,社会经济地位也是社会认可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有更多的钱、更好的车和更大的房子,不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而是更多的满足自尊的需要。自我认可和社会认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能力强或有一定成就的人会同时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又会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自我认可。

相对而言,与自尊需求相关的情绪更为复杂。例如,当别人批评或批评我们时,我们本能地产生愤怒和反击的冲动。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受到了威胁,背后的情感代表着对自尊的需要。再比如,当我们和别人比较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像人,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值得骄傲的技能和成就。会有自卑和焦虑的感觉。当我们想改变自己,但又停留在原地时,我们会变得失望、焦虑、消极,甚至开始讨厌自己。所有这些情绪都是由不满足的自尊造成的。

最后一种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追求自我卓越、自我完善的需求。这一层次的需求往往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自我认可的基础上,因为如果一个人还处于自尊得不到满足的阶段,他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追求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上。达到自我实现水平的人,一般都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不缺乏别人的认可。这个时候,他们做一些事情不是为了得到外界的认可,而是为了追求卓越。正是因为这种层次的需求,那些足够优秀和成功的人仍然会如此努力,他们的驱动力不是获得认可,而是实现自己。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粗暴的分析,而人类的情绪和需求远比这复杂,但至少这可以让我们看到情绪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也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需求的视角,来看待我们自己的情绪。毫不夸张地说,理解情绪是自我理解的开始。

但是,仅仅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你在挖什么?挖掘我们潜意识中关于如何满足这种需求的信念。比如一个女生情人节没有收到男朋友送的玫瑰,所以很生气,也很伤心。她为什么生气和难过?原因很简单。她认为情人节送玫瑰是爱情的体现。如果男友不送花,说明他不够爱她。因此,她愤怒和悲伤的背后是对爱的需要。她需要知道她的男朋友非常爱她。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她认为这种爱一定要在情人节送花来表达。可见,真正让她生气难过的不是男友的行为,而是她的信念。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满足被爱的需求。送玫瑰可能不是她男朋友表达爱意的方式。他的爱可能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比如她是否按时吃饭,吃得好不好,生病时抽出时间照顾她,鼓励她追求梦想。如果她能看到并珍惜这些细节,就不会觉得男友不爱自己是因为情人节没有送花。

如果我们能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我们的情绪,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头脑中有各种各样的信念,关于应该如何满足需求。这些信念通常以“必须XXX”的形式潜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时刻影响着我们。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的探索,他们才能最终脱颖而出,进而审视它。

利用情绪实现自我修正和成长

在挖掘出这些内在的需求和信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三步——超越情绪,即利用情绪实现自我成长。这里的自我成长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纠正不合理和非理性的信念,第二部分是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采取行动满足内在需求。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通常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所涉及的结果和目标是我们无法直接控制的,什么样的结果是不可控的?比如,如果这种信念是关于别人必须做什么,或者外界必须做什么,那么这种信念就是不合理、不理性的。就像上面提到的情人节男朋友一定要送花的例子一样,这种信念所涉及的结果是我们无法直接控制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和决定别人的行为,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这种信念,那就只能自己受苦。第二,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超出了我们以前的能力。比如有些人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设定太多的目标,安排太多的任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自己,才能成功。这种信念只会让人长期焦虑和疲惫。不合理的信念可以说是焦虑的罪魁祸首,因为当我们想要某个结果却无法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时,我们就会焦虑。

很多时候,当我们删除这些不合理、不良的信念时,当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时,就不会有不良的情绪,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长。然而,有时我们确实有一些需要得到满足。删除和纠正我们的信念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比如,当我们因为越来越焦虑而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安排了很多任务时,其实是需要自尊的。这个时候我们对自己不满意,我们想变得更好。这种需求本质上是好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合理的目标——合理性的关键是目标可以实现,目标的实现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控制——然后,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并开始行动。

话虽如此,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文章标题“情感其实是你最好的成长导师”的含义。情感本身其实是富含信息的。如果我们真的能读懂这些信息,就能通过它看到我们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和头脑中各种不合理的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

这种能力其实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情商(或EQ)。但这只是情商的一部分,属于内在内省智力。除此之外,情商还包括另一种重要的能力,即外在人际智能,其功能是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然后通过沟通间接影响他人的态度、行为或决策,从而满足对方的需求,实现双赢,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我们在下一篇文章“学会沟通,你就少了一半烦恼”中要讨论的。

随机推荐文章

散文网 sanven.cn 联系QQ:2624927959 邮箱:2624927959@qq.com

Copyright © 2018-2024. 散文网(www.sanven.cn)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蜀ICP备13001349号

散文网 - 散文精选,美文欣赏,文章阅读,日志大全,情感故事,经典句子,心情日记,图文欣赏 - www.sanven.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