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 - 谷歌地图
散文生活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美文欣赏 > 美文赏析 > 正文

将目标付诸行动是关键

来源:sanven.cn 编辑:散文小编 时间:2021-10-15

 将目标付诸行动是关键

长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古代,为了长生不老,国王们炼制了酏剂。在现代,为了长寿,人们选择吃一些保健品。其实人能否长寿主要和两个方面有关:一方面是基因,有长寿基因的人容易长寿;另一方面与习惯有关,有良好的习惯,乐观的态度,追求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规划和行动。如果你每天都过着忙碌的生活,你会更健康,自然会活得更久。

中国新闻漫画大师方成先生逝世,享年100岁。这位老人与漫画有着70多年的渊源,创作了大量的漫画和散文。晚年,他仍然坚持写作,思维非常敏捷。即使在93岁的时候,他也能每天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字和写传记。许多人问他如何保持健康。他写了一首打油诗,里面有骑自行车的自画像。诗曰:“生活一向正常,骑自行车,画画,写文章。健康靠一个字——忙!”

忙碌是这些百岁老人保持健康的秘诀!“忙”的确是世界上很多“大师级”人物的保健。比如中国著名建筑师裴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和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今年已经101岁了;著名教育家徐中玉主编、创作了《大学语文》教材和课程,今年103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12岁;作家罗红被钱钟书称为“真正的天才”和“真正的小说家”,享年107岁;“国学大师”、著名学者季羡林,98岁;巴金101岁,马寅初101岁,钱学森98岁...这些“大师”的长寿让无数人羡慕不已。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老年人不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要尽可能地动脑、用手。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而生命首先在于大脑的运动。人体的衰老是从大脑开始的。古今中外的大量数据证明,一生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脑力劳动者,寿命更长。原因是勤奋可以防止脑细胞衰老,延缓脑萎缩,协调全身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俗话说。大脑害怕不使用它。我害怕不动。人们用脑越多,用得就越多。日本的松泽大树教授通过x光断层扫描发现了210个人类脑细胞。人的大脑开始萎缩,空洞增大,也就是智力下降,一般在40岁以后。然而,经常用脑的人脑萎缩少,脑洞体积小。英国神经生理学家查尔斯和米勒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大脑接受训练的时间越少,衰老的速度就越快。但人脑紧张有序的工作,开始的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旧细胞的衰老速度就越慢。国外学者也通过实验表明,积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脑细胞越发达,衰老进程越慢。

有目标的老人更健康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平说:“有目标的生活确实让老年人看起来更年轻。大量研究表明,设定人生目标可以减缓衰老。

老年缺乏目标和计划,是老年人生活浑浑噩噩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许多老年人都把日常生活消磨在消磨时间上。他们要么在家看电视,坐在墙下发呆,和邻居亲戚打麻将,要么整天忙着做饭照顾孙子孙女。他们似乎每天都很忙,但内心并不充实。至于生活重心,很多老人都想多陪陪孩子,但很多年轻人离家远,或者忙于事业和小家庭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这些都会让老年人觉得自己没有人生目标,进而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但是,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行动不便,整天呆在家里。他们甚至觉得生活缺乏动力和乐趣,甚至觉得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人生目标之所以对幸福晚年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因为有目标可以丰富人的生活,获得社会支持,避免心理危机。科学研究表明,没有人生目标、缺乏行动力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有目标的老人不会因为失落感或失败感而颓废,但可以积极向子女、亲友、邻居寻求心理支持。其次,有人生目标的人会给自己一些压力,使人的心态更加积极,可以促进免疫功能。有了目标也会让生活变得紧张而充实,减少利用空虚和孤独的机会,缓解情绪,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最后,有目标的老年人的福祉将得到改善。尤其是那些已经定下人生规划的老人,当目标一个个实现时,巨大的满足感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高了生活质量。

将目标付诸行动是关键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有目标并积极付诸实践的人过早死亡的风险比其他人低50%。密歇根大学的埃里克?金博士发现,生活目标更强的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更强。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梅森评论说,有目标的人希望健康长寿,所以他们更注重保持身体健康,享受有意义的生活。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强烈生活目标的老年人患大面积脑梗死的可能性降低了4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系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老年人从未想过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而只有不到20%的老年人计划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但只有一名成年人真正付诸实践。有些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投入,但他们怀疑自己,因为一些原因或困难而放弃。部分老年人踊跃参加技术培训,但因缺乏毅力或对家务与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好而放弃。

过好充实忙碌的每一天

长寿名人是怎样的生活?90岁那年,贝聿铭孜孜不倦地设计苏州博物馆。工作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幸福。他笑着称自己为“努力工作者”。到了苏州,他每天都埋在工地里,有时忙到凌晨。他通常在博物馆呆八个多小时,仔细考虑每一个细节。

徐中玉的学徒们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们都是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他仍然忙于自己的工作。这么满的赛程,体力允许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老人道出了健康秘诀:“我习惯7点起床,散步健身,工作健脑。继续走,继续工作!”

罗红的养生之道也有“忙”字: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漱后6点准时听早间新闻。早上看报看书,午饭后小睡几分钟,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起床后构思写作。80年来,我一直写个没完,到了100岁的时候,我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季羡林,他书房的灯会在凌晨4点左右亮。他说:“起来,这样你就可以去上班了!”算上,九十多岁的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写道:“我85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里的小书房,看报、看书、写文章。”

齐白石也是一个信奉“忙”的名人。他要求自己每天画一些画。他的信条是:“不要让一天自由。”

随机推荐文章

散文网 sanven.cn 联系QQ:2624927959 邮箱:2624927959@qq.com

Copyright © 2018-2024. 散文网(www.sanven.cn)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蜀ICP备13001349号

散文网 - 散文精选,美文欣赏,文章阅读,日志大全,情感故事,经典句子,心情日记,图文欣赏 - www.sanven.cn

Top